客家新闻网讯 饶蓓 记者梁晟报道:11月20日,刚从集市卖完鸭子回家的脱贫户邓清兰来到池塘边喂养鸭子。看着400余只鸭子在池塘边追逐嬉戏,她高兴地说道:“今年养的几批鸭子和鹅都很成功,今年又可以过个好年了。” 家住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的邓清兰曾是该村的贫困户,过去主要靠贩鱼维持生计。随着村里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贩鱼的行列,邓清兰夫妻的生意越做越艰难,家中4个子女的学费和建新房欠下的外债一度让这个家庭过的非常艰辛。
图为邓清兰正在赶鸭子进棚。 2015年,邓清兰一家被列为帮扶对象。发展养殖业既可以增加收入,又能照顾家里,但由于没有启动资金,邓清兰夫妇的想法只能停留在脑海以待时机。夫妻俩得知“产业信贷通”有政府贴息后,在扶贫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,他们向信用社贷款5万元尝试养殖。 起初,夫妻俩利用贷款购进500只鸭苗饲养,但由于经验不足,成活率都不高。邓清兰和丈夫没有泄气,在扶贫干部的共同帮助下,他们经常向有养殖技术的村民请教,加上两人每天精心饲养,慢慢地,他们养殖的鸭子和鹅成活率越来越高。2016年,夫妻俩养殖了6批共计3000只鸭子,收入近3万元,实现脱贫。 “现在这400多只鸭子马上可以卖了,家里还有400多只鸭苗,今年争取再卖一批。”邓清兰笑着说道。
|